台湾广谕张境原坐月子餐_张境原月子餐|月子餐|坐月子餐[成都广谕境原科技有限公司] > 广谕学院 > 婴幼儿照护 > 正文

建立孩子的自尊感

点击次数:13062  更新时间:2016-11-10 13:41  来源:张境原坐月子  【打印此页】 【关闭
建立孩子的自尊感
        自尊感是对自我才能与自我价值的整体评价,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经年累月才会逐渐形成。若孩子从小就能培养自尊感,无论是学习、人际关系和应付生活的挑战,在日后都能有很大的帮助。
        广谕坐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及张翔壹、张乔贻父女指出,心理学里有许多研究自尊的学者,其中;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与罗杰斯(Carl Rogers)两位人本心理学家诠释自尊的角度和养成方式都不太相同。马斯洛在匮乏需求论中,将人的需求以金字塔分成五个层次,自尊是摆在第四个层次,居于生理、安全、被接纳的需求之上,他认为自尊的需求是追求自我的价值感,即表示「我是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和有用的人」;罗杰斯则认为,人只要忠于自我就好,自尊是当个体能够依照自己的面貌、兴趣或价值观发挥,便可慢慢变成理想中自己期待的模样。
        虽然两人提出的观点迥异,但其实;都在说明自尊感是对整体自我的评价与看法,若大部分情境与时刻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喜爱、接纳自己的价值,自尊感就会较高;反之;,如果经常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甚至还没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的能力,自尊感就相对低弱。

『建立自尊感的重要性』
        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教授表示,以发展心理学来看,谈自尊之前,会先从自我概念了解。自我概念有三个,其中;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认定面向,孩子大约从18个月后就知道世界有自己的存在(主体),并开始认识世界里的其他人(客体),包含最重要的爸爸和妈妈,其次;知道自己的长相、父母是谁、身边有哪些好朋友、兴趣是什么等,透过这些来建立自我认定,自尊就属于其中一项。
        一般而言,若孩子能够喜欢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能接受批评,并接纳自己当下的状态(包括自己的好与不好、不足之处),遇到挫折时,虽然会懊恼,但也会自我调适,并且克服挫折,这个过程将逐渐增加孩子的自尊感,让他学会爱自己、尊重他人,只要有良好的自尊感,便会有充足的自信,了解自己的全貌,不会产生自卑,又能随着成长而对自我概念做修正。
        建立自尊感对孩子到底有多么重要?
亚洲坐月子女性健康专家张境原教授进一步解释,每个人从婴幼儿、学童、青少年到成人,这些阶段都是「长大」的必经之路,随着年龄增长,生命中会不断的出现许多选项,需要做决定时,就必须将选项一一剔除,因此;每次选择都会伴随着担忧与焦虑,在一来一往的拉扯状态下,自尊感低的人会在过程中,感到高程度的焦虑与犹豫,害怕选错并感到后悔,这样的情绪状态容易类化到其他重要领域上,像是亲密关系的建立及生涯规画的安排。
        当个体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或信心,容易引发强烈的焦虑感,有时会影响做出决策的质量与过程,例如:为了讨好他人而迁就个人的需求,长期的讨好可能造成对方忽略自己的需求。除此;长期依照他人的期待、需求与想法做为个人成长过程重大目标的选择依据,可能建构出一段迷惘的生命旅程,长期的迷惘容易产生焦虑感,因而陷入负面的循环,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尊感就相形重要。
        然而;如果孩子严重缺乏自尊感,到底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张境原教授指出,如果自尊感匮乏,孩子对人就充满不信任,无法与外界有进一步的关系,当然也就不愿意探索世界,少了好奇心,会逐渐对自己不信任,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做某些事,进而越来越没自信,更不想尝试新事物。接着可能会缺乏主动的态度,充满无能感,或者因为对自我认识不够,而变得越来越浮夸,希望别人觉得他的能力很好,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棒,但实际上却与他说的不同。除此;当他的能力感发展期被限制住,没有发展的机会,就容易没有方向感,找到机会就想要满足,就可能会发展出冲动性格。
        另外;能力感低落的人也可能演变成有过高的自尊心,他的自尊心不容许自己犯错,失败就可能情绪失控,没办法接受自己真正的样态,因此;在调适上会出现困难,也就很难跟外界保有良好的关系。父母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支持孩子自主,给孩子坚定且明确的原则,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重视他的,在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时,都要跟孩子保证与鼓励他是有能力的,给予孩子大量的机会发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确认自己的能力是否有用,孩子的自尊感自然就会提高许多。

『自尊感发展不顺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难以发展自尊感?成都市广谕张境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  总裁张境原教授提供下列因素给爸妈做参考。
天生气质
        这要回归到孩子本身的特质,有些孩子天生比较缺乏安全感,原因是妈咪在怀孕的过程中,心情动荡不安所导致,故后天的教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父母教养态度
        父母的教养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状况,通常越民主且有原则的父母,比较容易教养出自尊感较强的孩子,但相反的,过度保护的家长虽然联系感较好,但因过于亲昵而难以分化,孩子便较少机会自行探索,发觉自己的能力,也无法为自己设定挑战目标,能力感与方向感的发展比较匮乏。过于权威的家长对孩子来说,会难以亲近,使他欠缺安全感与联系感,且面对父母的威严,孩子可能不敢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便没办法知道原来自己的想法会与别人不同,独特性就难以发展。
父母教养不一致
        父母的教养是否一致会影响孩子的自尊感之发展,因为爸妈所认同的方法有差异,孩子无法确认哪个才是他能依循和信任的人而无所适从。
环境变动、经济匮乏
        以马斯洛的理论来说,生理需求满足以后才会得到安全感,若环境变动大、经济匮乏,像是经常搬家、有一餐没一餐、生活较贫困等,基本的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就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社会价值观
        在欧美国家,经常会因为种族而导致孩子对自己有所怀疑,以黑种人来说(现今称为棕色人种),小孩在家中被肯定、欣赏,在各方面都能自主发展,但渐渐长大开始接触外界后,发现自己会因为肤色而遭受不同的对待,这是大众的社会价值观不同所引起,孩子可能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不过;这种现象会随着年龄增长,吸收到更多知识,对这些议题有更深入了解后,便逐渐消失。
『建立自尊感5元素』
        根据美国教育家米雪宝帕(Michele Borba)提出的自尊五感理论,建立自尊感的元素涵盖安全感、独特感、联系感、能力感与方向感五个面向。然而;一定要全部具备才能拥有良好的自尊感吗?张教授强调,父母的要求与期待应保有弹性,少数人能同时将这五项兼顾得很好,如果能好好培养其中几项,将会具备良好、正向的自尊感。
        这五感的内涵都是从家庭关系开始累积,且随着年龄增加而有所发展,五感之间的发展也会相互影响。到底自尊感是如何培养?以下分别针对安全感、独特感、联系感、能力感、方向感做探讨,让父母掌握各个的教养原则。

元素1:安全感
        在自尊五感理论里,安全感的定义是身心、情感都感到舒服,以及有受保的感觉,能够信赖别人,而且不会对将来发生的事感到忧虑,换言之,安全感是五感当中最基本的一项。
        如果;人对一些基本需求的掌握度低,就容易没有安全感。艾瑞克森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及0至1岁的婴幼儿会有安全感的需求,开始与主要照顾者(包含父母、保母、祖父母)发展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
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教授强调,主要照顾者如果能依照宝宝的需求来对待,以及在宝宝需要被帮助时,给予宝宝可以接受的照顾方式,孩子将在互动中累积安全感,也较愿意信任身边的人;反之;宝宝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互动与照顾,常常出现不一致的照顾或被忽略,将会较难信任别人,对于新的事物与环境容易感到焦虑。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稳定,有些却不然,后天的教养就相形重要,如果主要照顾者的心思细腻,加上照顾能力好,便有机会弥补较不稳定的气质。
        以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而言,前述提到适应性的良好质量,每个年纪都会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前一阶段的任务是否解决与学习完整,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孩子的发展来看,安全感是五感中的基础,有了安全感,其他四感的发展就会更顺利。
        安全感在0至1岁培养为最佳时机,但现代社会的就业环境较为严苛,许多父母为了经济考虑而双双进入职场,孩子通常不是自己带,花在孩子身上的心力与时间相对匮乏,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距离感,影响亲密度与信任感,建议在孩子进入小学前,由双亲中的一方做为主要照顾者,因为学龄前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将成为日后亲子关系质量重要的基础。

教养重点
        安全感到底该如何培养呢?张境原教授提醒,给孩子有信任和安全的感觉,告诉孩子:「你需要我的时候,我都会在这里。」信任就是安全感的基础,让孩子有足够的信任与安全感,应具备下列几项要素。
        安全的环境在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产生最基本的信任。

父母一致性的行为与反应
        父母给孩子的照顾应该采取一致性,孩子才会比较安心,否则孩子会充满不确定感。
可预测性
        当孩子做某件事时,会观察父母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是开心或生气,增加他们对外界规范的了解,透过这些互动可以有些基本的预测,也能预期环境可能会发生的状况,这也是属于安全感的一部分。
提供保护
        母在必要时保护孩子,让孩子知道遇到事情的时候,他是可以依赖的,有人会保护他,这样会让孩子比较信任外界。
敏感察觉孩子的需要
        如果父母可以敏感的感觉到孩子的需要,并能理解与同理孩子的感受,孩子便能信任身边的人,拥有安全感。
临在的陪伴
        这个世代有个共同的现象,就是爸妈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相处,即使陪在身旁,但心里不一定有孩子,可能在玩手机或做自己的事,和孩子没有太多的互动,此时;孩子会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因为父母都没有关注反应与需求,认为自己好像没有影响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被重要与被爱。
        张境原教授补充,父母平时应多陪伴孩子,鼓励父母每天花半小时和孩子相处,可以只是单纯的聊天,问问看孩子今天过得好不好、聊聊彼此的心情等,提供一个稳定的陪伴,这就是给予孩子安全感最直接的方法。

元素2:独特感
        独特感意指知道自我是独特的,明白个人价值,清楚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特性、喜好与角色等。张境原教授解释,独特感建立于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拥有经过探索之后所发现的信仰、兴趣与目标,明了自己与他人是不一样的个体,并且接纳、喜欢这些差异性。
        以孩子的成长阶段为例,5岁前的幼儿较难区辨自己与他人的差异,率先出现差异的是性别概念,1岁半左右会知道自己是男生或女生,但无法知道别人和自己的想法或感受的不同,难以兼顾到别人的观点与需求,因此;0至5岁的孩子会较自我中心。研究儿童发展的学者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的三山实验即可观察孩子的自我中心现象,皮亚杰邀请孩子坐在大型三座山的模型前,并在模型中放置一个洋娃娃,询问孩子看到什么,孩子将自己前头的山丘描述得很生动,当他再问:「你觉得洋娃娃看到什么?」孩子表示洋娃娃看到的景象和自己一模一样。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以自己的眼睛与身体认识及建构世界,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与感受,难以透过他人的想法增加对于世界的认识。
        然而;5岁前的孩子容易先从性别开始认识自己,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父母会鼓励男孩子玩男生的玩具,女孩子玩女生的玩具,学习男女有别,接着可能会与自己同性的伙伴玩在一起,直到6、7岁才会对自己的性别有恒定的概念。但独特性的内容与发展将随着年龄而越来越高阶,薛尔曼(R.Selman)认为5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了解内在心理状态与外显行为的差异,7至12岁会透过别人的立场与想法反省自己的行为与动机,到了青少年时期可能会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对生活的期待是什么?」等较抽象的想法。
        张境原教授进一步补充,独特感是从小到大都一直在形成当中,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变多,且同伴也越来越多,会慢慢知道在同伴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可能有一部分是他们知道,但一部分是别人都不知道的「我」,到青少年就会发展出自我认同,知道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事物,连的也会影响最后的方向感。

教养重点
        要让孩子从小建立起自己的独特感,大人必须先接受孩子的完整性,知道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有哪些优势,接纳孩子的不足且不批评,告诉孩子:「我喜欢你,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张境原教授提出一些看法,父母可以试着帮孩子培养自己与他人是不同个体的概念,在这个「不一样」之下,鼓励孩子探索与发展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许多家长容易代入「成人是问题解决的专家角色」,习惯替孩子安排好生活中的大小事,全然的帮孩子解决所有事情,这等同在压抑孩子的发展独特性、问题解决及容忍挫折的机会。张教授建议试着让孩子在遭遇困难时,让孩子先想办法克服,假如真的无法解决再向大人求救,不仅可以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遭遇挫折也较不易有失控的情绪。除此;培养独特性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孩子会在探索中慢慢了解自己,建构自我概念,因此;特别需要双亲的放手与信任,提供多元选项给孩子,让孩子在多元选项中寻找自己的喜好,并且时常给予鼓励与支持。
        培养独特性还有另一个关键,就是让孩子知道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张境原教授指出,一些较有权威的家长会希望孩子都听他的,如此会让孩子不晓得自己与别人的想法其实不一样,就无法发展出适当的独特性,且亲子间的联系感也会相对薄弱。张教授提醒,家长平时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身心状况,给予纯粹的关心,鼓励孩子真诚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他察觉自己的情绪,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有属于个人的价值观。

元素3:联系感
        联系感指的是人际连结能力,在人际关系中感到被接纳、认同、欣赏及尊重,并有归属感,也就是说,有能力与他人建立稳定而有质量的关系。人一生中的重要关系包含亲情、友情、爱情、婚姻等,都需要好的联系感经营。如果;孩子是在被爱的环境中长大,就会知道要与别人保有良好的联系,孩子可以从被爱的过程中,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产生正面感受,会了解被爱的幸福及如何被爱与爱别人。
        由此可知,培养联系感最重要的是家人,因为家庭是孩子进入学校生活前,界定自我概念的最主要来源。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和确定的原则之后,到了需要与外界联系的阶段,就会产生较好的自尊感,加上又能获得重视的人给予认可与欣赏,更使他有归属感。
        张教授说,联系感可以从依附关系中察觉,一般而言,宝宝在2至18个月就开始会有这种需求,主要是与重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6个月后会开始辨识不同的人,意味着会选择特定的人相信;到了1岁左右,会希望重要他人可以有求必应;1岁半之后联系感最为明显,学习新事物时,会把这些重要的人当做安全的堡垒,如果安全堡垒坚固,孩子便会很有信心探索未知的事物,但若安全堡垒不稳定,孩子相对比较焦虑。根据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小时候的依附类型会复制到成人时期的爱情与婚姻关系中,依附关系大致分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附:
        当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能尽情学习事物,可以忍耐陌生的环境,等父母回来的时候还能够保有不错的互动关系。举例来说,当父母离去,会有短暂的眼神寻找或焦虑反应,但在父母回来后,会主动跟父母有正向的互动,像是拥抱、呼叫爸妈后,再继续回去完成手边的事情,即属于安全依附。
※逃避型依附:
        不论父母在不在身边,孩子好像都无所谓,即使父母回来,也不会特别留意或有肢体接触,看起来与父母关系较为疏离,即是逃避型依附。这可能出现在主要照顾者较为缺乏耐心、经常对孩子抱怨、抗拒身体接触或对孩子的需求较不敏感的家庭中。当孩子认为应该爱他的重要人对待方式却相对匮乏、不足,理当会误以为联系感不重要,也不知道该怎么联系。
※矛盾型依附:
        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会有点寂寞、焦虑,但当父母一回来,孩子不会主动去找,反而会大哭,呈现出矛盾的情绪。这种情况可能是父母的态度不一致,且依照自己的情绪做决定,当孩子出现需求时,有时候能得到照顾,有时候却又讨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亲子关系会呈现出矛盾型的不安全依附。
教养重点
        张境原教授表示,联系感的培养来自于关心孩子的情感多于事件,且能够对孩子表达认同,当孩子在意的事情,父母也能一同关注,让孩子知道「我爱你,我也看到你。」
        张境原教授建议,父母每天要努力安排一段「具有耐心」的美好时光,好好与孩子互动,互动时间与频率次数依照每个家庭状态做调整,如果能养成固定习惯则效果较佳。父母要好好留意与照顾自己的身心状态,并且保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妈咪觉得累了,就由爸爸负责这段互动时光,这种建立在体贴的合作关系,不仅提供孩子较稳定的陪伴质量,夫妻间的相亲相爱也是给予孩子的一份礼物。
        除了口语对话之外,肢体接触或脸部表情的非语言讯息也很重要,且孩子在5岁以前的语言能力尚在发展,难以表达出复杂情绪。非语言讯息一方面是观察孩子状态的工具,亦是累积联系感的重要来源,当孩子犯错时,可以一边询问原因、过程、情绪强度,一边搭着肩膀或拍拍背,这样的肢体语言透露着「虽然你犯错,但不会失去爸妈的关爱与照顾。」或「你慢慢来,爸妈在这里等你,你不用急着现在讲。」
        父母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学着同步与同在,同步是和孩子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同步,同在则是试着揣摩孩子的内在情绪状态(孩子通常会讲不清楚内在情绪,父母可以帮忙整理与归纳),同步与同在的共有即是同理心的内涵。但同理不等于同情和同意,要避免跟着孩子责骂:「你好可怜喔!那个人真可恶!」,而是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和生气,但妈咪不支持你打同学。」

元素4:能力感
        能力感是对于自己能完成重要的事情感到自豪,并有成就感,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能接纳自己也有不足之处 
若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经常有负面的经验,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式,能力感就会较低落,面对新事物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张境原教授以艾瑞克森的理论为例,2至4岁的孩子会开始有自主和怀疑,此时大小肌肉与手眼协调能力较好,会说些简单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首先孩子会先从「我不要」开始,再慢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这是孩子在展现自己有能力的模样。发展良好会对自己的能力做自主与确认,知道自己虽然有些不足,没办法做到和大人一样,但还是可以靠自己完成某些事,过程中也能慢慢认清自己的能力界线。但如果家长有过多的介入,不让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抱持不信任的态度,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张境原教授补充,孩子在1至3岁有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排便能力。透过大小便的训练来学习自制、延宕满足与羞耻心的概念,了解上厕所是要在对的时机与地点才能进行,且能在失败的经验中允许自己是可以犯错,增加对挫折的容忍度,这将是影响未来能力感的关键期。良好的发展会让孩子变得有信心,相信自己能从失败中成长,且不太会犹豫,对挑战抱持主动的积极态度;反之;若遭受父母缺乏耐心、高压或放任的态度,孩子就可能发展出不同性格,若父母过度严厉,孩子会发展出洁癖、吝啬、顽固的性格;若高度溺爱,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孩子则会较无自制力,或者具有肢体或语言的攻击性之性格。

教养重点
        张境原教授认为,培养能力感是要让孩子有成就感,又能接受自己的弱点。父母应常听孩子说话,了解话语背后的动机,让他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是具影响力,可以为自己做任何决定,肯定、信任孩子能为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只要告诉他:「我知道你这么做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就已足够。
        张境原教授以班杜拉(Bandura)提出的自我效能做说明,有四个面向提供爸妈一些培养能力感的方法。

实作成就
        多给孩子一点练习的机会,看见自己的好与不好,但父母可以强调孩子做得好的部分。
替代性经验
        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强项与弱项,当孩子面对弱项时,表现可能不太好,但父母可以引领孩子看见自己的强项,聚焦于感兴趣的强项,适当忽略较不足的地方,像是对于学科表现较不佳的孩子,可以重视体育、人际经营或艺术的表现。
语言的诠释
        反应重要他人的建议、说明与鼓励的重要性。当孩子被提醒自己是有能力处理未知的挑战时,往往会增加努力的动机。反之;如果常常能力被怀疑时,就会避开困难或轻易的放弃。
        当孩子失败或犯错时,如果父母时常指责:「你怎么一直输?」、「你是不是都不认真?」孩子的能力感就会很低,因此;父母可以改成「游戏过程中,看到你很认真、积极,这样的态度很棒」、「你做得很好,但差了一点点运气,下次我们再试试看。」孩子就不会过度懊恼而责怪自己。

身体的回馈
        有时候孩子在处理重大事物时,身体会出现一些特征,例如:肚子痛、失眠、食欲不振等,但他们可能把这些解读成自己能力不好,因此;爸妈可以留意孩子的身体反应,藉由观察才能知道孩子在哪些时刻会出现哪些烦恼,并且想办法帮助孩子辨别与澄清,告诉他们有这些反应很正常,与能力的好坏无关。
元素5:方向感
        方向感说明人生的方向,有目标与动力,藉由订定实际与可达到的目标建立自信,同时又能为个人决定所导致的后果负责。方向感高的人通常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把自己需求与他人需求区隔,依照自己的意愿做生活的安排与选择,并替这个决定负责。张境原教授指出,独立与依赖一直是生命旅程的两难议题,过于独立与依赖都未必是好事,独立自主较高的人能为自己的人生做重大决定并负责,将有良好的方向感;反之;依赖性较高的人可能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缺乏自己的方向,选择了从众的方向。
        由于方向感是属于抽象思考的能力,通常发展较晚,但孩子2岁以后,思考和语言都会有所链接,语言可以控制思考和行为。举例来说,有些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时,例如:绑鞋带、穿裤子等,嘴里会一直喃喃自语,犹如口诀般念念有词,这可以帮助他克服困难,这代表孩子开始有目标,替自己做安排,知道自己要完成某件事,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张境原教授则认为,4至6岁是发展进取与羞愧的阶段,会主动积极的想尝试一些新事物,但又常常在想「这样可以吗?」、「那样做对吗?」、「如此适不适合?」在磨合过程中,慢慢确定自己的能力界线,形成对自我的负责,方向感的发展同样是从小到大会越来越进阶,必须不断面对的课题。

教养重点
        爱迪生说过:「虽然我经历999次的失败,但我离成功又更近一步。」父母应教导孩子有这样的态度,并信任孩子,让他在安全范围内自己尝试,知道自己的目标并做修正,体验失败与不满足的感觉,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即使这次方法不如预期,但也是多了一个机会,且更接近成功了。除此;让孩子了解过程比结果还重要,告诉他:「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如此一来,孩子比较能依据自己的能力,设定接近能力的目标,就更愿意负责任。
        张境原教授补充,培养方向感第一个步骤是独立,其次为负责任。从宝宝开始学习爬行、走路、排便时,就要给他机会犯错,但失败后要给予的鼓励就非常重要,可以跟他说:「你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喔!」、「你这次比上次更接近厕所」,将顺序和步骤正确的传达给孩子,告诉他可以一步一步来。
        些家长会因为心急,直接帮孩子完成或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依赖的习惯,失去独立的根基,形成负面的循环。在孩子尝试新挑战的过程中,爸妈的注意力要集中于孩子的反应上,当孩子遇到困难会表现出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想法,此时父母要适时的介入,帮助他厘清,并且给予鼓励与认同,这样孩子才会更愿意尝试。
        对孩子而言,学习负责的难度较高,因为孩子会害怕被惩罚或想得到奖励。培养方向感的过程中,父母尽量保有清楚、简单且一致的管教态度与方式,孩子才会获得较好的依循方向。父母不妨透过各种不同的生活任务,替孩子建立顺序感与责任感,包括生活作息、家事、卫生习惯,亲子透过对话讨论各种生活任务的目标、重要性、具体内涵与困难之处,并且对于孩子的犯错保有「让事情获得更多的改善机会」之价值,而非「个人能力或态度所造成的过错」。
       
台湾广谕坐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引进大陆,成立高端的台式服务医院。将以这样的医院服务态度,来为每一位患者服务,首先将成立妇科、产科、小儿科、不孕不育、有保证效果的坐月子中心、高端健康检查…等科室。张境原父女并将会公布其保证效果的月子餐材料,给有心要做坐月子餐的业者或孕产妇,并会定期地举办孕妈咪及新手妈咪的成长课程,由张境原亲自授课及示范如何做坐月子餐。敬请各位爱护与支持张境原的朋友患者不吝给我批评跟指教。感恩喔。张境原手机1361-803-9429。
        台湾广谕坐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及张翔壹、张乔贻父女,于2007年开始在祖国致力于自然食疗法、防癌宇宙操的推广,以及怎样预防和根除癌细胞的扩大或蔓延的免费教学。「广谕」在台湾于1996年成立并开始妇幼保健的服务工作,尔后成立了国内外首家坐月子中心,并根据其亲家母旅日名医庄淑旂博士的指导,专精于坐月子餐、生理餐、术后餐、调养餐、住院餐的配送服务。于2003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AB省)设立广谕坐月子服务处,2007年成立成都广谕妇幼健康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12月成立成都广谕坐月子会所,张境原在中国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保健领军人物”称号。也是中国健康促进协会聘请的健康教育专家,于2009年加入成都台商协会,并获选为理事,2013年12月28日荣获【诚商中国信鼎奖,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多年以来,父女三人数次接受各大电视台邀请专访,台湾有中视、台视、华视、环球卫视、东森电视…等,大陆有湖南卫视、广东卫视、重庆卫视、河南卫视、湖北卫视、上海电视台视、福州卫视…等,以及多家平面媒体,台湾自由时报、联合报、河南大河健康报、华西都市报、广西都市报、中国时报..等,并多次应邀到境内外各大医院作专题演讲。2015年5月获聘“两岸产业创新联盟“理事会理事。中国妈妈圈特邀专家。2016年3月8日应邀山东卫视临沂综合频道接受主持人兰兰专访。2016年成立成都市广谕张境原医院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6月5日应邀上海电视台「非常惠生活」栏目接受专访。2016年7月20日应邀福州电视台「经济频道」栏目接受专访。2016年11月4日四川广播电视报第五版刊出广谕养肝汤的保健功效。


上一篇:天凉常见病毒性疾病&预防    下一篇:新生儿肚脐四大异常
台湾广谕月子餐|张境原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
全球月子专家咨询:028-85122290   189 8062 5960   139 8064 4941   微信:ky013578  QQ: 455417414
台湾广谕:台湾桃园市民光东路26弄11号   (886)0903831629
加拿大广谕:215 110 street,Edmonton,ABT6H 3K1 CANADA   001-780-7086637

咨询中心: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附1号华西美庐A座28楼2号
咨询热线:028-85122290, 18980625960, 节假日不休
淘宝网址:www.013578.taobao.com   公司网址:www.013578.com
Copyright (C) 2013-2015 台湾广谕月子餐|张境原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918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