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广谕张境原坐月子餐_张境原月子餐|月子餐|坐月子餐[成都广谕境原科技有限公司] > 健康百科 > 认识健康 > 正文

聪明的教养法;教出9大气质的孩子

点击次数:13556  更新时间:2015-05-26 16:37  来源:张境原坐月子  【打印此页】 【关闭
聪明的教养法;教出9大气质的孩子
       许多人常形容孩子就像白纸一样单纯,爸爸妈妈教给他什么,他就学会什么。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手足,个性却可能完全不同?同样是肚子饿,有些孩子只是小声啜泣,有些孩子却哭到脸红脖子粗,还伴随着「拳打脚踢」?其实;这些表现上的差异,都和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关!亚洲坐月子专家张境原将告诉你什么是「气质」,以及如何根据气质给予孩子最适当的陪伴与教养方式。
孩子是在故意欺负我?
案例:丢三落四的宝宝

       宝宝的妈咪一直很困扰,因为宝宝总是不停丢三落四,东西带去幼儿园,晚上也不会带回家,甚至搞丢,常常都要买新的。
       妈咪从他还是小baby起,就开始教他保管东西的重要性,但现在都已经大班了,还是改不过来,甚至整个书包都忘了带回来,弄得生活周遭一团乱而没有秩序,妈咪觉得佑佑不是不懂,根本就是故意在欺负妈妈、惹妈妈生气,因此;觉得既难过又无助……。

决定孩子先天特质的秘密―气质
       孩子的个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过去;许多人常用「一张白纸」来形容小孩子,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特质单纯是由后天经验所形塑而成;或是用「善良是孩子的天性」等较为笼统的说法,含糊囊括孩子的本质。
       倘若果真如此,所有新生儿按理都应该有着相同的行为表现才对,为什么小婴儿又会有所谓的「好养型」和「磨娘精」的说法?其实;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而多样,近代的心理学家就创造了「气质」这个说法,来分析每个宝宝独特的性格!
       其实;早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起,基因就已悄悄决定了孩子的天性,学理上称做「气质」,但这里所谈的气质,并非一般人所认知的那种成人世界里吸引人的特质(如文静优雅、风度翩翩),而是指孩子天生的行为倾向,也就是他们在面对内在或外在刺激时的反应特质。

亲子性格不同调,教养大考验!
       然而;有趣的是,气质虽然受基因影响,但孩子的气质却不见得和父母一致。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及张翔壹、张乔贻父女指出,当孩子的气质和父母的气质互相适配时,爸爸、妈咪可能会觉得自己像是抽到了一支上上签,生了一个「好养」的孩子;相反地,当双方的气质相冲突时,亲子间可能就会因为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感受而产生很多误会。
       张境原教授也表示,先天气质的不同,会让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态度、行为、情绪及应对方式上很不一样,若从气质的角度来看待上述宝宝的案例即可发现,宝宝的妈咪是一个对生活态度要求严谨、条理清晰、着重细节的「规律型」妈咪;而宝宝则完全相反,走的是「随性风」,可以接受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意外和变化,所以东西乱摆乱丢找不到也觉得没关系,反正下次又会自己出现,这种100和0之间的天壤之别,也难怪妈咪会觉得宝宝是在故意找碴。
       而气质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告诉我们,「孩子真的不是故意的」,有了这样的认知作为前提,相信爸爸、妈咪在教养的过程中,也就不会那么容易陷入沮丧或失望的情绪里了!

了解孩子天赋的最好方法
       全天下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如何栽培我的孩子,才能使他的未来有最好的发展?」张境原教授认为,了解孩子的气质其实;也是父母早期发觉孩子天赋能力的一个最好方法!
       例如:在北京奥运勇夺多面金牌的游泳选手菲利浦,虽然在讲求静态学习的现代教育环境里无法被好好引导,在校期间被老师们当成头痛人物,顽劣到似乎无可救药,但「活动力高」的他一进入体育场,却能够被培养成为人人称羡的体坛健将。
       由此可知,每种气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能力,只要遇到能了解他的「伯乐」,将他放进对的位置,都有机会成为超级英雄,散发出只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芒。
       学理上主要将气质分成下列9个向度:情绪本质、活动量、坚持度、规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反应阈、反应强度与注意力分散度。以下,聪明的教养法教出9大气质的孩子。张境原教授根据这9个向度,为我们逐一分析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其相对应的相处教养方式。

一.情绪本质
       情绪本质指的是孩子先天的情绪倾向与思考型态,可以用一般所谓的「乐观」或「悲观」来做简单的了解。乐观即为正向的情绪本质,意指孩子凡事容易看到好的、开心的一面,情绪上比较容易觉得快乐、开心、雀跃。悲观则为负向的情绪本质,意指孩子凡事容易看到不好的、不足的、不舒服的一面,情绪上比较容易觉得讨厌、伤心、难过。
家有乐观宝宝
       想好好跟孩子约定,如果他这个星期都有乖乖把回家作业写完,就带他去吃他最喜欢的麦当劳。没想到他竟然说:「其实没吃到麦当劳、吃别的也没什么关系呀!」一点也没有想努力试试看的感觉,真令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应对策略
       过于乐观的孩子,常碰到的问题是,爸妈觉得他其实可以做得更好,鼓励他再努力一点,孩子却觉得「无所谓,我这样就好」,让父母很傻眼。
       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来说,建立明确的目标很重要,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找到愿意努力的目标,与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可能是更能使他产生兴趣的事物),再加上他原有的乐观态度去执行目标与处理问题,将会有很好的发展。
       在面对坏的结果时,他们也容易太快就帮自己解套,缺乏反省,例如:「下次再努力就好!」「我已经比谁谁谁厉害了(可能是表现较差的同学)」,缺乏改进缺点与自我成长的动力。
       张境原教授建议爸爸、妈咪,适时将他们拉回现实,方法是用所有孩子的「平均值」来做比较,明确地提示孩子,他和平均值的落差在哪里。

家有悲观宝宝
       我的孩子怎么每天回家都跟我抱怨,在学校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每天都是哪个同学很讨厌、老师做了什么不好的决定、哪个小朋友怪怪的…真令我担心。
应对策略
       悲观宝宝的表现和情境的符合度是相对较低的,可能大家玩得正兴高采烈,不小心别人撞到他一下,他就情绪爆炸,常使人觉得很扫兴。
       最好的方式是事先预防,例如,告诉他:「等一下在团体活动时,别的小朋友很可能会撞到你,没关系,他们都不是有意的,就像你有时候也会不小心撞到别人一样。」遇到较严重的状况,爸爸、妈咪或老师也可以立刻介入,和他做一些讨论,不过;尽量别在情绪高点的时候去处理,否则他们可能听不进去。
       他们遇事都会先往负面想,所以在接触新事物时,容易因没试过、不晓得该怎么做,或没有参考的依据和标准而不敢出手,马上寻求大人的协助。
       光是打气、鼓励不见得可以使孩子扭转、改变态度,建议除此之外,可以引导孩子去了解他们害怕的是什么,例如:看到其他孩子一直失败,害怕自己也做不好,接着;根据这个害怕跟孩子一起思考替代策略,例如:思考做不好有什么关系,做不好才能知道怎么做行不通,才能想到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
   把这些害怕转换成一个个未雨绸缪的配套办法,藉由这么做,孩子才能了解自己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不用只是穷担心、穷紧张。

二.活动量
       活动量是指孩子先天上需要进行多少「活动」,才能满足的量。可以用一般所谓的「坐不坐得住」来做简单的了解。坐不住即是高活动量的孩子,意指需要不断地活动,例如:跑、跳、滚、翻、扭,才会觉得舒服、满足。
       相反地,很坐得住则是低活动量的孩子,意指不喜欢太多的活动,较少肢体动作的活动会让孩子感觉较为舒适,例如:看书、画画、贴贴纸。
家有好动宝宝
       我的孩子整天在家一直跑来跑去,看了就很烦,叫他停下来他就一直乱跳,活像身上长虫。在幼儿园从事静态课程时,老师也总说他老是坐不住、起来走动,真担心他进入小学之后该怎么办才好。

应对策略
1.这类孩子常出现的社会能力问题是,喜欢一直四处跑动、爱用身体接触的方式来表示喜欢,或以扭打、追打、推打的玩法与他人游戏,也因此容易演变成争执或打架等行为,这也是许多父母担心的部分。
       张境原教授建议在合理的时间里多安排一些运动抒发他的精力,有助于使他能在其他「需要静」的时间里,做好他该做的事。家长常犯的谬误是,为了训练孩子能够坐得住,就送他们去上个非得一直坐着的才艺课,例如:钢琴课、围棋、心算,但这么做不但会使他们很痛苦,也不会有最好的效果。
2.活动量越高的孩子,越需要较多的活动才能得到满足,同时他们也会期待透过自己的活动,能吸引其他人注意而发生互动。
       因此;若是引导得当,他们将擅长在公开场合进行表现或表演,也能够主动引导或帮助别人,适当吸引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的目光,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家有文静宝宝
       宝宝每次都一直坐在椅子上,不让他看电视就坐着发呆、看书,带他去公园玩,其他小朋友都开心地跑来跑去,他竟然走一圈就说想回家了,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应对策略
       活动量低的孩子,在进行一些团体活动、需要上台或消耗大量体力时,可能会不太喜欢而缩在角落。
       张境原教授建议可以从些微改变他原本喜欢进行的活动来做一些调整,例如:他喜欢请爸爸、妈咪读绘本给他听,家长不妨在进行这些静态活动时,加入一点动态的元素,像是「玩故事」,陪他演一段绘本里的故事情节,以增加他本身参与活动的动机。
3.儿童人际间的互动多半是比较动态的游戏,当朋友来问孩子要不要一起玩,他却因为不喜欢动而一直拒绝,相对来说,结交朋友的机会就比较少。
       鼓励孩子至少每种游戏都玩看看,感受一下好不好玩,而不是看起来好像很累的就马上拒绝。带着孩子一起玩,从玩的过程里找到他们可能比较喜欢的游戏类型(例如:骑脚踏车),由此开始延伸,建立固定的运动时间,每天15~30分钟,这样的活动量对于活动量低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满足了,不用强求要像活动量高的宝宝一样每次都进行2、3个小时。

三.坚持度
       坚持度指的是孩子先天为了达成想做的事,所「愿意花费的时间量」与「愿意妥协的程度」。可以用一般所谓的「执着」来做简单的了解。
       执着即为高坚持度,意指孩子愿意为了想达成的事物花费长久的时间与大量精力,不达目的绝不善罢干休。容易妥协放弃则为低坚持度,意指孩子不太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达成希望的目标,遇到阻碍或困难很容易妥协、放弃或改变目标。

家有固执宝宝
       在街上看到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买,怎么都不肯放手。好好地说、凶狠地说,恐吓地说、温柔地说,完全都没用,孩子就是一直吵个不停,不肯离开,甚至还在地上打滚。那么多路人都在旁边看,他却当街失控,真想挖个洞跟他一起躲进去……。
应对策略
1.坚持度高的孩子,对达成目标非常执着,爸妈容易担心孩子过度执着于不适当的目标或行为上,而不懂得适当地放下与变通,没有适当地休息或寻求帮助。
       设定一个清楚的规则很重要,例如:该吃饭或出门了,孩子却坚持想继续完成手边的游戏而不愿离开,爸爸、妈咪可以事先和他约定时间,甚至把每天的作息表贴在墙壁,将他这份执着转移到遵守和爸妈之间的约定上。此外;他们在活动的选择上,也可能只偏好同一种活动,例如:总是喜欢玩积木,张境原教授建议可以引导孩子利用积木从事不同的活动,增加他们接触的广度。
2.执着的能力用在对的地方非常好,例如:达成目标的企图心,但很多时候孩子可能也会拿来用在错误的方向,例如:坚持买某一样玩具。
       首先必须判断孩子的欲望到底合不合理,如果他的坚持是在对的地方,可以用陪伴、跟他站在同一阵线的方式,去了解他为什么现在这么想要这个东西。如果他的欲望并不合里,就需要一些技巧来解决,家长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说清楚为什么反对,也请他提出他认为可行的配套方式,例如:以零用钱购买或帮忙做家事,协助孩子更有弹性地去了解爸妈在乎些什么,而自己该怎么想方法解决问题。

家有妥协宝宝
       看到其他小朋友学画画,就跟我说他也想去,但是去没3天就说不去了。钢琴也是,珠算、体操也是,一下子就说不好玩、不想再去。光报名费花得都比别人一学期的学费还多了!
应对策略
1.坚持度低的孩子比较不会执着于特定目标,不会为了特定的目标而愿意持续付出努力。因此;较常碰到的状况是「3分钟热度」,很难很完整做完一件事情。
       张境原教授建议在进行活动的难度上不要设定得太困难,最好能让他觉得有一点挑战性、但应该可以做得到,伴随完成所带来的成就感,更能推动他继续往前。
2.他们最容易在遇到困难或压力时逃跑,常见是才艺学个2、3堂就不想上,想换成别的,让爸妈不禁奇怪,第一堂课上完时明明那么高兴,怎么一下变得那么快?
       的确;很多事需要试了之后才会知道喜不喜欢,但以坚持度低的孩子来说,比较倾向引导他们去思考他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开始喜欢却无法坚持到最后,中间一定有原因,思考有助于慢慢聚焦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才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试到后来自己都晕了。

四.注意力分散度
       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孩子能专注在单一事件上的程度。可以用一般
所谓的「专心」做简单的了解。专心即为注意力分散度低,意指孩子可以专注在单一事件上,不会被周遭的其他事件所干扰。不专心则为注意力分散度高,意指孩子很容易注意到周边的变化,较无法将焦点集中在单一事件上。

家有分心宝宝
       只是写个简单的功课,都要超过3小时,非得爸妈坐在旁边不断提醒督促他:「不要玩橡皮擦、不要跟弟弟玩、不要乱跑…等」,才能顺利把功课写完。每天回家都像要打一场仗似的,快累死我了!
应对策略
1.注意力分散度高的小朋友如果生长在远古时代,大概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猎人,因为随时可以注意到周遭有哪些危险的警讯,只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事常要求孩子必须很专注地完成。
       张境原教授建议引导他们从注意到的所有微小细节中,过滤出他真正需要或对他有帮助的讯息,避免全盘接收所带来的混乱与困扰。其实会分心不见得不好,像一些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就非常需要同时注意队友或对手的动静及位置,职场上也有许多职业必须注意情境中众多的讯息,如:主持人。
2.家长比较担心的是,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需要大量用到专注力,原本在幼儿园能被包容的状况,到了小学就不见得能被包容。
       张境原教授建议引导孩子自我觉察,发现自己正在做什么,现在该做什么事,学习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去管理自己。
       例如:当老师说:「大家一起走吧!」孩子却突然停格在旁边,此时就是最好的引导时机,可以问他:「你有发现现在要做什么吗?(突然惊醒,回答:要跟大家一起走)「那你知道你刚刚在做什么吗?」透过这样的拆解也能让孩子了解自己最容易被哪些刺激所影响。

家有专注宝宝
       当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时,跟他说话好像都听不到,非得越喊越大声,吼得喉咙都痛了,他才好像终于听见似的,准备去做我要求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的听力明明正常啊!
应对策略
1.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孩子做事较为专注,容易出现的社会能力问题是过度专注于有兴趣的事物上,而忽略许多人际相处上的肢体讯息或语言表达。例如:专心玩玩具而忽视其他人的邀请或询问,让人感觉不好亲近。
       引导他们了解,即使有想专心做的事情,也要分配20%的精力偶尔稍微注意一下周遭发生了哪些事情,再回头继续做本来的事。并且适时地呼应某些社交讯息,或是适当地暂停、要求对方等待。
2.专注力高的孩子在现代社会中碰到的困难相对较少,学习能力通常也很好,但很多爸妈会感觉孩子总是「叫不听」或「讲不动」,每件事都要说超过3次,真的很想发脾气。
      要留意他们是不是根本没听见或没注意到,而不是故意不理,最简单的方式是可以先拍拍他,再跟他说话。

五.趋近性
       趋近性指的是孩子天生愿意接近陌生、新奇事物的程度。可以用一般所谓的「好奇」来做间单的了解。好奇心强即为趋近性高的孩子,很容易也很愿意接近新的事物,喜欢尝试不同的物品与四处摸索、探险。好奇心弱则为趋近性弱的孩子,对新的人事物比较容易以回避、逃避的方式面对,较不喜欢新奇、陌生的东西。
家有冒险宝宝
       不管带孩子去哪里,就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到处乱摸、乱走。看到陌生人也不怕,常常莫名其妙就跟别人聊起天来,很担心哪天被坏人绑架该怎么办?要是带他去朋友家,就直接翻人家的东西来玩,真的让人很困扰。
应对策略
1.趋近性倾向为「趋」的孩子,喜欢新奇陌生的事物,对于新鲜的东西与不熟悉的人事物,乐于去靠近探索与了解。因此;常出现的社会状况是,基于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而直接去翻阅不属于自己的物品,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或是过于接近陌生人,探索过于隐私的部分让人觉得不愉快。
       引导孩子适当处理好奇探索与尊重之间的平衡,掌握人际间的距离与对他人的尊重。主动友善地邀约与礼貌认识,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适当地帮忙其他孩子解决与处理冲突。
       在生活中,他们接收到的刺激相对较多,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但很多时候因为太勇敢了,很让人担心他们不懂什么是危险,容易受伤。
       除了教导他们危险讯息的辨识能力外,也可以告诉他们,在碰到好奇、想尝试的事情时,要先来询问大人,家长也可带领他们一起尝试,确保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探索。

家有退缩宝宝
       每次带孩子去朋友家,他都一直躲在我后面,叫他打招呼也不肯,黏我黏得紧紧的,虽然让我做什么事都不方便,但其实我更担心他以后很难交到新朋友。
应对策略
1.没有看过的人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可怕的,不太愿意去尝试,但也因此他们比较安全,爸爸、妈咪不必太担心他们可能随时发生危险。
       引导的方式可以先带领他们熟悉即将接触的新环境,例如:介绍对方家庭成员、看看过往的照片,听听爸妈和这位朋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事先教导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在别人家想上厕所、爸妈又没注意到时,可以怎么办?
       趋近性低的孩子在面对陌生刺激与讯息时,虽然会先逃开该刺激,却因此有时间评估相关的信息,更有机会了解该刺激会对自己与周遭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以此采取适当的行动加以响应。
2.他们因为不太敢尝试,看不见自己能够达到的成果,又不断见到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因此;对自己的肯定相对较低,造成恶性循环,使他更不敢尝试了。
       张境原教授建议先用陪伴的方式,跟在旁边做给他们看,他们看了之后如果有兴趣,手不小心伸出去摸一下时,就是引导他最佳的时机点。一开始只要孩子愿意试一下下就好,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重点是让他发觉尝试的结果可能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教导他们怎么把防护线慢慢松绑,让更多新奇有趣的经验进到生活里来。

六.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孩子在一个新环境中,能够觉得舒服与自在的程度。「适应性高」指的是孩子在新环境中,很能够感觉自在与舒适,不会觉得不舒服或想抗拒,很快就能展现原本的自己。「适应性低」则为孩子在新环境中容易觉得不舒服,需要比较多的时间熟悉环境,让自己感觉自在。
家有自在宝宝
       每到一个新环境,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好像待在自己家的样子,一下子躺着,一下子翘脚,一下子东跑西跑,一下子跳上跳下,有时候还自己快乐地大声唱起歌来,甚至跑到别人家的冰箱去拿东西来吃,真的让我很困扰!
应对策略
1.爸爸、妈咪较常反应的问题是,孩子会在不适当的场合做出过度熟悉、舒适的动作,例如:在社交场合中像在家里一样躺下、摇脚摆手、举止随便等,或是如同拥抱爸爸、妈咪一样地拥抱与亲吻才刚认识的人。
       引导孩子察觉环境中的线索,去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些修正,例如:「当你去抱别人家妹妹时,她是不是有把你推开?那就代表她不太喜欢喔!」。另外;在教导他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貌之余,也可事先设定到别人家时可以自由活动或触碰的范围界限在哪里(例如:客厅),让他的自在可以在一定的限度里展现出来,就会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
2.如果孩子还是改不掉擅自「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最好的方式是观察孩子和其他人的互动,随时从旁提醒。
      当孩子随意乱动别人的东西时,询问他:「你喜不喜欢别人这样对待你?」或是:「请问这是谁的东西?」接着再问他:「如果你真的想喝冰箱里的牛奶,你觉得应该先做什么事?」引导孩子有礼貌地询问主人:「阿姨我可不可以喝牛奶?」除了能提高孩子的礼貌度,也可训练表达能力。

家有怕生宝宝
       每次只要一换幼儿园或安亲班,孩子就会开始一直哭闹,拉着我不肯让我离开,每次都要折腾好长一段时间。看着他哭,让我很心疼,但又不能不上学,真的很无力!
应对策略
1.适应性低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容易感觉不自在,需要比较多时间熟识与适应环境,在新环境中较被动,爸爸、妈咪比较担心孩子是否能够适当地融入团体生活,在新环境中认识朋友与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水平。
       鼓励孩子,但采取的步调稍微慢一点,第一天先带他去幼儿园逛一圈就好,第二天带他去玩一下里面的玩具,看看教室长什么样子,第三天再带他去认识老师,慢慢加深对环境熟悉的深度。一开始爸妈可以陪伴他,每次再把时间缩短,给孩子慢慢适应环境、找到方法处理焦虑跟紧张的时间,就不至于觉得那么不自在。
2.孩子对于新环境会有许多担心,例如:妈妈不来接我怎么办、是不是不要我了?此时;张境原教授不建议将孩子留在现场偷偷离开,亦或以欺骗的方式与孩子分离,否则将加深孩子的焦虑感,拉长适应的时间。
       对于适应性低的孩子,爸妈最好以「慢慢退场」的方式,渐进式地跟孩子分开,从短暂离开孩子视线去上厕所、暂时离开去找老师谈话,到真的回家,逐渐拉长分离的时间。

七.反应阈
       反应阈是指孩子需要外界给予多大的刺激,才会接收到讯息的程度。可以用一般所谓的「敏感度」来做简单的了解。很敏感即为反应阈低,意指很小、很轻微的刺激,孩子就可以接收到,并认为这是个有意义的讯息。粗线条则为反应阈高,指的是需要很强烈、很直接的刺激,孩子才能接收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讯息。
家有粗线条宝宝
       已经告诉他很多次,不要乱叫其他同学「笨蛋」、「小猪」,别人不会喜欢,他却坚持说不会,大家都还是很开心地跟他玩。但其实看在我眼里,那些孩子已经不开心地在追打他了,他却还是认为这是在玩,很令人担心!
应对策略
1.反应阈高的孩子,对讯息与刺激的直觉较迟钝,往往需要直接与强烈的讯息表达才能接收到讯息。因为不太会察觉一些环境的细微变化,小的时候会觉得他很好带,但是等到长大,又会觉得他太粗心,好像周遭发生的事跟他都没什么关系,例如:把妈妈惹哭了,还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生气难过。
       迟钝宝宝比较需要有人引导他注意环境中的变化,首先可先教他一些辨识危险的方法,接着提醒他注意他人的感受,爸爸、妈咪对他的行为有任何想法时,也可以以较明确但理性的方式告诉他。
2.因为对事情的接纳范围很广,所以经常没能好好捍卫自己的底线和抓住自己的权益,因为他们常觉得怎么样都没关系,而容易成为「不会吵而没糖吃」的一群。
       要教导孩子帮自己设底线的能力,例如: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分享的,什么样的东西是不能分享的,不然其他孩子会觉得:「反正你都没关系,你也对朋友很好,我就一直要求你。」对于无理或不公平的事,他们要学会怎么拒绝与争取。

家有敏感宝宝
       我的孩子很容易哭,有时做错事,我们并不是要骂他,只是想提醒他一下,喊一下他的名字,他的眼眶就有泪水了。一再地告诉他不要那么爱哭,好像也没什么帮助。
应对策略
1.敏感的孩子会有很多「眉眉角角」,很多事都会让他们顾忌、担心、不舒服,让和他们相处的人感觉很累。有时老师只是凑巧皱个眉头或叫他全名,他们就会觉得这个讯息一定有什么特殊意义,可能表示老师不喜欢他。
       除了学习情绪表达、情绪管里之外,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教孩子做讯息的确认和澄清,除了感觉到不舒服,还要去发觉别人的行动背后真正的意图,例如:别人突然用力地撞到自己,他们可能首先怀疑对方是故意的,但如果稍微观察一些其他讯息,就可以发现其实是路太窄小了,事情并非如同自己所想。
2.他们比较能够细微地体察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微弱讯息或情绪意涵,因此时常会为此而处于困扰或负面情绪当中。
       引导孩子适当地分辨讯息,理解哪些讯息是值得重视的,哪些讯息又是可以再慢慢评估的,只要透过学习,敏感的孩子其实比别人更能展现出细心、体贴、关怀与同理心。

八.反应强度
       反应强度是指孩子天生对一个讯息的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大小程度。可以用一般所谓的「激动」或「闷葫芦」来做简单的了解。激动意指反应强度很大,也就是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总是惊天动地,常常以大笑、大哭、大吼或是让人很容易注意到的方式,表示他对接收到这个讯息的反应。
       闷葫芦则指反应强度小,也就是接收到讯息时的反应往往让人很难觉察,孩子高兴、难过或生气的表情,以及当下的肢体动作,并没有大太的差异,很难由孩子的表现判断出他现在的状况。

家有激动宝宝
       我的孩子平常很可爱,但一生起气来…天啊!连爸爸都抓不太住。丢东西、甩门、大叫,简直就像8点档连续剧主角一样,让我真的很担心他的情绪管理发展!
应对策略
1.这群孩子容易令爸妈担心的是情绪表达与情绪管理方面的问题,深怕生气或伤心反应太强烈,会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看待人事物的态度与人际相处。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咪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例如:「妈咪撞到你,你觉得是为什么?」「除了是故意的之外,那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或是当他不小心撞到你时,你也对他说说看:「你是故意的!」看看他有什么反应。设法让他了解,一个行为背后可能有很多不同原因,藉此增加他的弹性。
2.对于情绪强度很大的他们,爸妈要留意,不要只是压抑,华人父母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告诉孩子生气不好、所以不要生气,无形之间就让孩子一直把这些情绪收下来,但没有教孩子怎么去表达或宣泄。
       告诉孩子:「你可以生气,但生气的方式要让别人可以接受。」首先教他们认识各种情绪词汇,先知道快乐、高兴是什么意思,生气、伤心又是什么意思,接着辨识自己的感觉,在他们举起拳头、凶狠瞪着别人时,如果能够及时明白自己是生气了、知道该怎么做,就不会直接打下去了。

家有闷葫芦宝宝
       如果不一直追问,我们真的永远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次回家,我看到孩子有点闷闷的,问了老半天,才知道原来他最喜欢的铅笔盒被同学拿走了。他没跟同学说,也没有去反应,就只是闷闷地回家,真让人担心!
应对策略
1.反应强度小的孩子在知觉到讯息刺激后,表达的方式较为平淡,喜怒哀乐可能只表现在眉毛,让人不容易觉察,因此爸爸、妈咪比较容易担心孩子将刺激深埋在心,不懂得适时适度地抒发与排解,引发日后的情绪或压力问题。
       如果爸妈本身的敏感度也比较低,可能就更难察觉孩子的变化,张境原教授建议引导这些孩子多用一些别的方式来辅助表现他们的情绪,学龄后可以写信,学龄前则可以画图、或用符号代替,例如:心情不好画个哭脸,藏在某个地方爸妈知道的地方,如果孩子不想让被别人发现(如:哥哥),也可以做一本亲子之间的秘密联络簿,或是请孩子觉得不舒服时抓抓爸妈的手,让爸妈知道,这些都能成为亲子间很有默契的暗号。
2.他们在人际互动遭受到不公平或令他生气的待遇时,往往不懂得适当地要求与表达,等到哪天忍不住时才情绪大爆发,突然吓坏周遭的人。
       张境原教授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示范自己是怎么表达情绪的,例如:在工作场合遇到令人生气难过的事,回家会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和家人闲聊时怎么表达,孩子从听的过程中就可以模仿,了解有情绪可以说出来、一起想办法。

九.规律性
       规律性是指孩子喜欢生活习惯有无变化的程度。可以用一般所谓的「稳定」与「随性」做个简单的了解。稳定即为高规律性,意指孩子日常生活的习惯非常固定,几点吃饭、几点上床睡觉很少变动,只要一变动就会大肆抗议。随性则为低规律性,意指孩子几乎没有固定的生活习惯,吃饭、睡觉的时间也不一定,东西也都乱放,生活中鲜少有规则可言。 
家有稳定宝宝
       很谨慎,计划周详,但总觉得孩子好像少了那么一点弹性。老师教他什么做事的方法,他学会了,每做一次一定要所有步骤都完成,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些部分可以跳过或变通。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抹布没有照步骤折好拧干也不行,他就是得所有步骤都做,真的是挺困扰的!
应对策略
1.规律性高的孩子喜欢在固定的时间点做固定的事,按照顾定的顺序与计划做行动的安排,因此爸爸、妈咪容易担心孩子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做事情失去改变与应对现况的弹性,在面对复杂与多变的社会时,固执于习惯的模式,而失去许多需要掌握的时间或机会点。
       可以运用这种规律性去改变他,例如:知道他很喜欢去公园玩,偶尔就将公园的行程突然安插进他的日常生活中,稍微改变原有的规律性,让他的生活变得比较有弹性。
2.他们对生活的稳定性有着一定的坚持,例如:每天早上一定要吃鲔鱼三明治配豆浆,有一天鲔鱼三明治卖完了,帮他买了猪肉汉堡配豆浆,他就不吃早餐了。
       可以偶尔先从孩子较可接受的小地方改变起,让他的生活中还是有一些变化出现,例如:将鲔鱼三明治换成猪肉三明治(一样是三明治),或是鲔鱼汉堡(一样是鲔鱼)。

家有随性宝宝
       孩子每天都在找作业本,每天都在找橡皮擦,每天都要弄丢很多东西,不管如何千叮万嘱都没用,房间也从不整理,弄得一团乱,真的快烦死了!
应对策略
1.规律性低的孩子喜欢随性而为,不喜欢规章程序,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做事缺乏计划与安排,因此;爸爸、妈咪容易担心孩子将来做事随便,没有规则计划,让人觉得难以共事相处,或是忽略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隐形人际规则,例如:尊重他人、公平互惠、礼尚往来等。
       关于规矩的建立方面,不要要求他们做到100分的严谨,做好基本60分就好,例如:私人空间的东西无法每次物归原位没有关系,只要自己找得到就好,但是公共空间的东西因为是大家的,还是要尽量注意。自己的房间不整理很乱没关系,但是把客厅弄乱了就要整理,要尊重大家都比较喜欢的方式。
2.在生活态度严谨的父母眼里看来,他们可能随时随地丢三落四,每天都制造一堆问题来扰乱平静的生活。
       请孩子自己针对自己生活习惯所造成的问题想想看办法,父母不主动提供解决办法,例如:忘东忘西的问题该有哪些配套措施?是不是常忘的几样东西可以学校放一个、家里放一个?必须多花的钱是否由孩子的零用钱来负担?让孩子自己思考评估找到一个自己能接受、父母也能接受的平衡点。
       台湾
广谕坐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张境原及张翔壹、张乔贻父女,于2007年开始在祖国致力于自然食疗法、防癌宇宙操的推广,以及怎样预防和根除癌细胞的扩大或蔓延的免费教学。「广谕」在台湾于1996年成立并开始妇幼保健的服务工作,尔后成立了国内外首家坐月子中心,并根据其亲家母旅日名医庄淑旂博士的指导,专精于坐月子餐、生理餐、术后餐、调养餐、住院餐的配送服务。于2003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AB省)设立广谕坐月子服务处,2007年成立成都广谕妇幼健康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12月成立成都广谕坐月子会所;张境原在中国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保健领军人物”称号。也是中国健康促进协会聘请的健康教育专家;于2009年加入成都台商协会,并获选为理事;2013年12月28日荣获【诚商中国信鼎奖;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多年以来,父女三人数次接受各大电视台邀请专访,台湾有中视、台视、华视、环球卫视、东森电视…等;大陆有湖南卫视、广东卫视、重庆卫视、河南卫视、湖北卫视…等;以及多家平面媒体:台湾自由时报、联合报、河南大河健康报、华西都市报、广西都市报、中国时报..等;并多次应邀到境内外各大医院作专题演讲。20155月在广西南宁市保利山渐青成立广谕张境原坐月子基地。20155月获聘“两岸产业创新联盟“理事会理事。



上一篇:补过头;小心增加罹癌风险    下一篇:帮助睡眠的方法
台湾广谕月子餐|张境原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
全球月子专家咨询:028-85122290   189 8062 5960   139 8064 4941   微信:ky013578  QQ: 455417414
台湾广谕:台湾桃园市民光东路26弄11号   (886)0903831629
加拿大广谕:215 110 street,Edmonton,ABT6H 3K1 CANADA   001-780-7086637

咨询中心: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附1号华西美庐A座28楼2号
咨询热线:028-85122290, 18980625960, 节假日不休
淘宝网址:www.013578.taobao.com   公司网址:www.013578.com
Copyright (C) 2013-2015 台湾广谕月子餐|张境原月子餐|广谕坐月子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29185号-1